近日,我队承担的“徐州土山二号墓发掘石材岩石类型鉴定及供源调查分析”项目,在徐州顺利通过徐州博物馆组织的成果验收,等级优秀。
该项目是我队与徐州博物馆联合开展的首个“地质+考古”的科研服务项目。地质技术人员通过对土山二号墓发掘石材的地质分析和实物岩心的对比研究,查明发掘石材主要采自中-晚寒武世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质年龄在5.1-4.9亿年间,推测土山二号墓砂岩类与青灰-灰黑色灰岩类黄肠石可能来源于云龙山西麓,封石及灰黄色灰岩类黄肠石可能采自云龙山东麓至彭园马棚山一带。从地质综合研究角度,对土山二号墓砌筑顺序及两汉时期徐州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新的认识。此外还对狮子山、龟山等5处西汉楚王陵墓塞石及土山二号墓出土石器的进行了鉴定,大致查明了相关石材、石器的岩石类型,探讨了其供源方向。结合本次调查成果,我队从地质专业角度在土山二号墓保护、出土矿产类文物研究、周边地区古代采石遗迹调查、地质科普、两汉文化研究及徐州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据悉,土山二号汉墓位于徐州市云龙山北侧,发现于1977年,主要于2014—2020年间发掘。墓中出土各类文物数千件,包括银缕玉衣和鎏金铜缕玉衣残片,及骨器、石器、玉器、陶器、琉璃/玻璃制品、金属制品等陪葬品。初步断代其为东汉早中期楚王(楚厉侯)刘英或第一代彭城靖王刘恭之墓。这是考古界公认的目前已发现东汉时期保存相对完整、获取信息最为丰富的大型诸侯王墓葬,被列为“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本次研究是地质学与考古学的一次有机融合,不仅拓展了我队地质工作新领域,强化了地质公益属性,提升了行业知名度,而且为徐州两汉墓葬文化及古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研究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也为今后考古地质领域科研工作的立项与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