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厚植求真务实土壤、涵养廉洁从业风尚,推动廉洁教育融入日常、浸润人心,在全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之际,五队积极响应、接力行动,推出“青春话廉·共筑清风”专栏。本单位青年立足地质岗位实践,分享对廉洁的思考与践行,以青春视角诠释廉洁内涵,以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且看他们如何以“青言”传“廉音”,用初心护清风。
一箸一勺见清廉,舌尖之上守初心(作者:金晶)
青年是地质事业的未来希望,肩负着赓续"三光荣"精神的使命。当我们捧着地质锤丈量山河时,更要守护好心中那杆廉洁的秤——因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旦扣错,往后的路只会步步偏移。
野外勘查时,面对老乡热情相邀“吃顿家常便饭”;项目合作中,合作方提议“聚个餐联络感情”;这些看似平常的邀约,实则暗藏廉洁考验。或许有人会说:“不过一顿饭而已,何必小题大做?”但须知,舌尖上的分寸,藏着政治生命的分量。就像野外勘探必须精准测量每一处岩层,我们对待工作餐、误餐补助这些"小事",同样需要锱铢必较的严谨。那些超标的宴请、虚报的餐补,就像岩层中的裂隙,起初微不足道,却可能在日积月累中引发“塌方”。
廉洁文化需扎根于日常。我们不妨将“光盘行动”视为廉洁起点,珍惜每一粒粮食,拒绝铺张浪费;面对宴请,多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醒,以清茶代美酒,以真诚工作交流代替奢靡吃喝。在野外驻地,用自带的保温饭盒盛一份简餐;在项目现场,以务实的工作态度代替酒桌上的承诺,这些点滴行动,都是对廉洁最好的诠释。
青年人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道关口”,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操守,更关系着地质事业的未来。地质工作者跋山涉水探寻的不仅是地下宝藏,更是一份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当我们以青春之名守护廉洁底线,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顿工作餐,就能让清正廉洁的基因,在新时代地质人的血脉中永续传承,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清风正气,让青春在清廉之路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鼠标下的廉洁:矿山治理设计者的清正印记(作者:王宏沛)
在徐州广阔的土地上,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敲击鼠标键盘的声音与地质锤铿锵交响,他们雕琢废弃矿山的创伤,抚平生态裂痕,化“荒芜”为“绿洲”。他们的足迹踏遍五区五县每一处丘陵伤痕,在每一方水土间书写责任,更在每一次调查、设计、每一笔经费流转的细微处,无声地刻画着廉洁从政的深刻印记。
矿山治理设计者笔下图纸决定工程规模与资金流向;当设计变更、工程量核算、项目验收等环节面临人情干扰或微小利益试探时,稍有闪失,公心便会蒙尘,专业天平随之倾斜。这些看似细微的环节,恰是廉洁防线上最易被侵蚀的“软弱面”,需要我们以更为警惕之心加固处理。
我们地质工作者的廉洁文化,绝非悬于墙上的空泛口号。它既是野外调查时对客观数据一丝不苟的敬畏,是设计图纸时对每一分资金负责的严谨;也是面对施工方小恩小惠时断然摆手的气节,更是在项目验收中坚守原则、不徇私情的风骨。
新时代我们当持续锤炼党性修养,让理想信念如岩石般坚硬;将廉洁自律的准绳内化于心,使之成为行动自觉的“等高线”;更要主动置身于制度监督的“强光灯”下,让权力运行如岩芯样本般清晰可查。
当设计者在三维模型中缝合寨山的创口,在太平山南坡描绘生态蓝图,我们不仅是山河的阅读者,更是新时代廉洁风尚的塑造者。用鼠标丈量经纬度,用廉洁标定海拔,让每一次点击都经得起数据透视,每一张图纸都经得起阳光曝晒。唯有如此,我们勘查设计治理过的山山水水,才能成为真正承载希望与未来的坚实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