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守付出诠释青春
2012年,测绘院承接了安徽省亳州市大唐国际城基坑监测项目,由于项目在外地,监测工期长,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尹德宣主动请缨,担任该项目的监测任务。在历时一年多的监测工作中,他独自一人,租住在附近的一间民房,日夜坚守在基坑监测项目工地上,白天忙于数据采集,晚上熬夜加班内业成图整理,每天如此重复着,累了就趴一会,然后继续工作,从不叫苦叫累。
之后,他又主动承担同样在亳州市的谯城区美丽乡村地形图测绘项目,该项目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测区分散,需要在15天完成5个乡镇18个新村的地形测图任务。作为现场负责人的尹德宣,既要负责联系地方,协调管理,又要带领现场作业、交通驻勤。几乎每天徒步数十公里进行外业测量,经过近两周的艰苦奋战,按期完成了18个新村共计1.1万多亩涉及近万户宅基农房的地形图测绘,工期效率和成果质量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充分认可。
从事测绘工作,流动性大,长年累月经风吹日晒,辛苦难以言喻。工作多年来,尹德宣每年野外出勤天数都要达到300天左右,他象一只长途往返的候鸟,冰雪初融时出征,黄叶落尽时归来,用双脚默默丈量美丽河山,用汗水勤勤诠释青春韶华。
用责任担当诠释事业
2017年3月,他主持负责安徽利辛板集电厂变形监测项目,全厂区布设400个变形监测点,每次观测要一周多的时间。电厂内机器轰鸣刺耳、设备抖动严重,空中粉尘飞扬、光线昏暗、地面光滑,通视影响严重,观测环境恶劣。监测期间要时刻提醒项目成员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严守电厂的安全管理规程,确保做到三不伤害,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同时,他深知变形监测成果对维护电厂设备安全运转的重大意义,每一站仪器的架设都要小心翼翼地架稳扶稳,每一个数据的读取都要认认真真地看准记准。每完成一个测站,都要在现场审核数据的正确性,确保每个数据正确无误,记录清晰才能迁站。一次在完成测量任务回单位后,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冷却塔的倾斜观测数据因汗水浸湿而无法准确辨识,他立即向领导申请,带领人员驱车300多公里返回现场复测。
2018年,大队技术中心接到紧急任务,某矿区地表发生地面塌陷,需要立即进行地面监测。接到任务,尹德宣和他的同事们在最快的时间内赶到灾害现场,立即布设监测点,对塌陷坑地表和周边建筑物进行应急监测。虽然时间紧迫,任务紧急,但他们深知,监测成果对于判断地表塌陷的变形趋势、对于塌陷抢险救灾的决策部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马虎不得,含糊不得,每一个观测环节都要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操作,每一个观测数据都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读取,每一个监测结论都要和同事们进行探讨确认。他们放弃了每期次观测间的休息时间,采用不间断连续观测的方式,坚守最初24小时,向塌陷救灾抢险指挥部提交了一份及时、精准的观测成果报告。
测绘是个精准行业,从业人员的责任至关重要,每个数据的失之毫厘,都能起到谬之千里的影响。多年来,尹德宣和他的同事们一样,牢记测绘人的初心使命,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把测绘成果的及时、精准作为测绘职业的基本准则牢记心中,严寒的冬天,为了不影响通视,取下帽子,为了不影响操作,丢掉手套;为了测准一个高程数据,他们会攀上险峻陡峭的山顶,钻进荆棘缠身的密林,为了量准一个地物坐标,他们会蹚过齐腰湍急的河水,踏入漫膝淤臭的沟塘。
用开拓创新诠释梦想
2015年10月,测绘院第一次涉足管线探测项目,承揽了丰县城区管线探测任务,全院技术人员之前没有操作过管线物探仪的经验,在难题面前,又是他,带领着两名同事,在摸索里学习,在实践中创新。他一边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技术流程,一网上学习操作技巧,不仅熟练地掌握了管线物探仪的操作使用,还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排污管道走向探测技巧,顺利完成了项目任务。
2019年,尹德宣负责的亳州市房地一体登记发证项目为测绘院首次承接的不动产权籍调查项目,没有现成的项目管理经验和技术管理流程,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积极带动项目技术人员,不厌繁杂,开拓创新,学习不动产权籍调查项目的实操技术,摸索宗地图、房产图绘制的有效作业方法和作业技巧,在进行外业数据质量检查的基础上,完成了1.6万幅宗地、房产图的编绘、制图和矢量化数据入库的工作任务,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获评大队优秀勘测工程奖。
他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做好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储备和提升。从高精度全站仪、电子水准仪到测量无人船、航摄无人机,新仪器新技能都能一样一样熟练掌握,从矿山测量、沉降监测到规划核实、权籍调查,大项目难项目都能一项一项得心应手。认真勤学使他的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不断创新使他成为测绘领域的行家里手。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尹德宣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担当,以一名测绘人的初心使命,诠释青春,诠释事业、诠释梦想,他用坚定的脚步、无悔的青春,树立了新时期五队测绘工作者的光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