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顽强意志品格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把一体推进“三不”提到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的高度。新形势下,地矿系统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基层纪检委员如何结合行业特色,提升“执纪”能力,“练”就看家本领,将“三不”一体推进的理念“一插到底”,打造清廉地矿,是摆在纪检监察干部面前的一份沉重“答卷”。
党支部纪检委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道“关口”,是单位健康发展的“监考官”。纪检委员是基层单位经常性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是直接接触具体重点岗位、重点领域和重大事项的监督者。新形势下,支部纪检委员如何“监考”,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是职务不够“专”。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支部纪检委员都是兼职,在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从事行政职务的相关工作,甚至忽视自己的“纪检身份”,存在“被动”履职现象。二是职责不够“清”。这主要由于监督执纪体系不够健全,导致纪检委员对自身的职责不够明晰,仅仅是“参会”“签字”,存在“边缘化”履职现象。三是业务不够“精”。针对地矿系统行业特点,大部分纪检委员对如何履职、怎么履职不甚明了,主动履职不强,日常工作就是“填个表”“报材料”,存在“盲目”履职现象。总体来看,地矿系统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要在“责”上下功夫,做到讲政治、练内功、提素质、强本领,当好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忠诚卫士。
要明“责”。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给纪检委员赋予新的职责使命,提出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纪委七次全会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对建立党内监督体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级党组织要在党纪国法的许可内,给纪检委员定“权”、明“责”,才能使其更好地执纪,当好“监考官”。结合地矿系统特点,建立健全监督体系,进一步织密执纪监督体系,使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敢抓敢管,对党员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纪检委员“责”清,执纪才能坚强有力,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要履“责”。纪检委员都是各个行业的行家里手,工作绝不仅是开会举手表态上,更要走进监督一线,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当然,纪检委员要强化自身本领,既要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等技术业务,又要牢记党纪国法、规章制度,更要知晓“红线”“底线”。从局系统内部出现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来看,加强党员日常警示教育,是预防违纪违法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遏制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重要抓手;同样,对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谈心谈话,也是避免滑向违纪违法深渊的关键。总之,纪检委员既要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当好思想“前哨”,又要牢记把教育贯穿始终当好思想“管家”。纪检委员还要总结经验,针对行业特点提炼规律性认识和有效举措,保障地矿事业在廉洁“轨道上”健康稳步发展。
要担“责”。作为监督别人的人、执纪执法的人,必须强化自身素质,着眼自我监督。纪检委员结合岗位工作特点,要把工作做在日常、做在经常,不放过任何一个存在廉政风险的每一个细节,敢于向违纪违法行为“亮剑”。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纪检委员担负着更加光荣重大的历史使命,也经受着更大的考验。坦白地讲,纪检委员对腐败并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如果执纪者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就很容易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在别有用心之人的“围猎”中迷失自我,甚至会从党的忠诚卫士沦为遭人唾弃的腐败分子。要加强内部巡查督查,充分发挥内控机制的力量,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者始终保持“零容忍”,坚决防止“灯下黑”。
纪检委员不是荣誉,而是职务,更是责任。要时刻铭记忠诚、干净、担当的职责使命,牢记党组织和人民的嘱托,当好地矿系统的“护航员”“清障员”和“示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