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厚植求真务实土壤、涵养廉洁从业风尚,推动廉洁教育融入日常、浸润人心,在全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之际,地质五队积极响应、接力行动,推出“青春话廉·共筑清风”专栏。本单位青年立足地质岗位实践,分享对廉洁的思考与践行,以青春视角诠释廉洁内涵,以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且看他们如何以“青言”传“廉音”,用初心护清风。
清廉如风 涤荡我心(作者:刘芊雨)
青年之“清”,在于纯粹不染;青年之“廉”,在于有所不为。作为一名接受过廉政教育的青年人,我时刻谨记:廉洁不是高位者的专属责任,而是每位青年必须系好的“第一粒扣子”。
“第一粒扣子”是夯实千里之堤的第一步,是杜绝其毁于蚁穴的坚实基础。廉洁,不因为职位高低而改变标准。廉洁是公平判定,作为刚步入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一代,我们更要在平常工作中做到廉洁,不因“一瓶水”的“廉价”而打破廉洁的红线。
苏轼曾有云“物先必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先必疑也,而后谗入之”,意思是说,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会寄生;人先多疑,才听信谗言被人利用。可见事物总是自己先有弱点才为外物所侵。青年人必须扣好第一粒扣子,才能在时代的沃土上扎下最深的根须,让精神之树在风雨中愈发挺拔。
清廉二字并不只是宣扬的口号,而是刻在心里的戒尺,我们应当用它衡量我们行为的边界,做到在各个方面坚守底线,让“清廉”二字在每一个细节处都得以体现。青年廉洁贵在“慎微”,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意思”“小特权”“小忙”,实则是廉洁防线的“蚁穴”,小事不慎则会酿成大祸,但凡是不合规定、超出权限、可能被利用的事情,都要做到从根源杜绝。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到清廉,还要成为廉洁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可以用适应当代的传播方式,将“清廉”的种子播撒出去,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在面对诱惑时,多一份清醒;在复杂环境中,多一份坚定,为我们的人生长卷铺就最干净的底色,这底色,终将汇聚成新时代最清新的风。
以纪律为尺 绘测绘答卷(作者:尹德宣)
作为地质队一名测绘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廉洁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测绘工作时需坚守的职业底线。在参加王杰烈士纪念馆现场党性专题教育活动后,我对廉洁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廉洁是测绘工作的“基准坐标”。测绘数据关乎国土规划、工程建设等民生大计,尤其在矿山地质测量工作中,若在岗位中因贪念或工作疏忽偏移尺度,不仅会导致数据失真,更会影响国有矿产资源精确核实。我们也应在每一次坐标测量、每一份数据记录中坚守“不伸手”的原则,让廉洁成为职业行为的“GPS”,始终校准在正确方向上。
纪律是廉洁防线的“测量工具”。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观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例,我意识到“微腐败”可能潜藏在项目鉴定测量、项目竣工验收测量等环节。这要求我们要像对待测量误差般严谨对待廉政风险,对“吃喝宴请”说不,对“数据造假”说不,用制度之尺丈量行为边界,在“重要岗位、重点领域”筑牢防控堤坝。
廉洁文化是职业精神的“精神高程”。王杰“三不伸手”精神是我们工作中、生活中的标尺,时刻提醒我们测绘工作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当我们背着仪器跋涉山野时,需以廉洁为罗盘,让每一组数据都经得起时间检验;当面对利益诱惑时,要以革命先辈为镜,时刻做到“不伸手”,才能让职业人生走得更远。
在测绘岗位上,我将把廉洁刻进坐标里,让纪律成为丈量人生的标尺,以“零误差”的廉洁作风,绘就无愧于时代的测绘答卷。